妈祖信仰是台湾最普遍的汉族民间信仰之一。由明清时代汉人移民自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地区渡过海峡台湾宝岛,台湾海上活动频繁历经台湾荷西时期的东亚贸易活动及明郑王朝的武装海商集团,因此妈祖成为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无论是大小街庄、山海聚落,还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妈祖庙。仅台湾一地,“就有妈祖庙510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39座,内建于明代的2座,建于清代37座”。
妈祖在台湾的传说
台湾的妈祖传说,大概都是妈祖用裙摆挡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军空投炸弹。二次大战期间,盟军丢两颗炸弹在大甲街上,一颗炸毁火车站一带;一颗未爆弹落在妈祖庙旁的市场边,当时镇殿妈祖的双手是张开的,汉族民间流传是镇殿妈祖显灵接炮弹,才使镇澜宫城内一带没有受到炸弹损伤。另外,朴子配天宫也有同样的故事,二战期间盟军丢了一颗导弹在朴子街上水塔附近,配天宫妈祖用裙摆将导弹接住丢入朴子溪中,使得朴子街免受战火的波及。云林西螺、彰化县埤头合兴宫、屏东万丹万惠宫也有相似的传说。
也有妈祖让孩童起死回生等传说。北港朝天宫、大甲镇澜宫、彰化南瑶宫、新港奉天宫都有妈祖显灵让儿童死而复活的神迹,传说大意是:有一女性香客背着儿子(或曰孙子)一同前往,在进香途中其子(或孙)因中暑突然暴毙,女香客不得已只得暂时将其尸体放置在庙后草寮中(或曰树林下),待进香返回时再做处理。不料回程时竟遍寻不到其尸首,女香客无可奈何只得赶回家中,待其返抵家门,竟见其儿(或孙)正在门口游玩。询问其经过,孩童说是有一位阿姨带他回家,乃知是妈祖显灵让小孩死而复活。众所皆知,人死当然不能复生,此一神迹乃表示妈祖之神通广大,能使死者复活。
据专家介绍,清代台湾妈祖信仰之迅速发展,与清廷采取鼓励其传播的政策不无关系。台南大天后宫是当时官方祭典的中心庙宇,清廷通过皇帝和寺方官员给该庙赐匾以及台南府知府率员举行祭典,提高了妈祖庙的权威,有助其传播影响。清廷的这种用意,从该庙匾额之多,即可断定。自康熙六十年(1721年)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该庙得到雍正、咸丰、光绪三个皇帝御笔匾额三块,得到总督、总兵、提督、知县、钦差等文武官员歌颂妈祖庙灵性和功德的匾额45块。
综观清代妈祖信仰的发展,其最大的特点是清廷统一台湾、维持台湾的统治,以及闽粤两省人民移居开拓台湾,成为其传播的主要历史条件,因此使闽南、粤东等台湾垦民的故乡和台湾的妈祖信仰,无论就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有很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