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祖师崇照
《剑川县志》载,盘龙祖师,姓段名圭,法名崇照,号莲峰,剑川治北建墩村(今斑洞河村) ——生于1299年。圭母早逝,在父亲严格教育下,精心造练,知识渊博。为人敦厚,笃守信义,和睦邻里,乐善好施。受段氏中段思荣等避位为僧的影响,立志出家修行,为弘扬佛教献身。段圭先于斑洞河村后山洞研颂佛经,孝顺老父,教化村人,村人无不敬重。
元致和元年(1328年),圭父病逝,丧葬毕,即告别乡人,投奔昆阳普照山普照寺, 拜云峰和尚为师,削发修行,云峰赐法名为崇照,自号莲峰。崇照随云峰和尚虔诚修行,白天劳作,晚上钻研佛学理论;生活极为简朴,苦学勤修,深受云峰器重,称之“吾宗不坠,正在此子”。3年后,崇照告别师父,转至和衲山万松寺,设坛讲经。
又3年,崇照到昆明云居山结茅修行,“坐不设席,食不兼昧”。周围群众见此,纷纷送来毯褥,供以盘餐,均被谢绝。远近闻风,对崇照愈加敬重。元至正元年(1341年) ,崇照到内地游学,遍迹大江南北,远至新疆、西藏一带,先后参谒过空庵和尚等19位高僧。空庵和尚持法严厉,一般弟子见其“指摘瑕疵,呵斥荒怠”,均畏严而退,然得到空庵大师真乘并佩其法印者,“惟大觉禅师崇照公焉。”
崇照辞别空庵时,空庵曰“汝将吾宗流播云南,随处结庵,引进学者”。遵此,崇照又参谒满秀、峰聪、无沟、径山、主钟、檀芳等高僧,“皆奖谕印可”。至正七年(1347年) ,崇照经重庆、中庆(今昆明)回到晋宁和衲山万松寺,与无文、 智识、贸财、鸠工等在寺东北侧建盘龙庵、观音寺、天王殿、药师殿、罗汉寺等庙宇。至正十八年(1358年) ,滇宪监司(即云南行政长官)德弥实卜花向崇照大师执弟子 礼,“叩问心要钦受大戒,确请师住本郊之圆通寺”。全郡官民,敲锣打鼓,高举宝幢,列队迎接崇照至圆通寺住持。场面十分感人。
崇照住持圆通寺4载,遵照云峰、空庵二师意旨,欲将禅宗流播云南,随处结庵,即向滇西而行,经禄丰,在县之东山结庵讲经2载。循至大理,在苍山中和峰麓崇圣寺传授禅宗佛学。次年(1363年)三月,平章政事段功偕品甸大王(即祥云县长官)宝花延请崇照住持祥云县水目山水目寺。崇照在水目寺住持年余(1364年),5月23日,忽曰“吾昔在盘龙染微疾,将示灭,汝徒哭泣,愿留一纪,以张玄化,今其满矣。汝等生值未代,幻体危脆,宜以心地法门为首务,其余房舍资具仅足可也,不得贪欲填恚,断丧道心,吾亦从此逝矣。”并嘱其徒净庵住持水目寺,慧堂、智俾主持盘龙寺。交待完毕,遂从祥云返晋宁盘龙寺。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8月18日,崇照声钟召集门徒,诫曰“吾圆寂后,勿行世俗礼。”立倡曰“三界与三途,何佛祖不游?不破则便有,既破则便无。老僧且吞吐不下,门人不肯用心修。”写毕,“投笔坐化,颜貌如新”。
明洪武五年(1372年) ,崇照弟子慧堂等按佛制葬礼,将崇照大师坐化之真身,奉于舍利塔中。舍利塔矗立于大盘龙庵(今大雄宝殿)后,并立“大盘龙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铭文由滇城玉案山遍觉禅寺沙门庆源撰写,晋宁名士何秋崖书刻。民国11 ~12年(1922—1923年),方树梅(瞿仙)邀赵藩、周钟岳游晋宁盘龙寺,当即写下“担当称弟子;介老认乡亲”和“创建闻从元至正,开山祖是故乡人”之句。1989年6、7月间,斑洞河杨育游盘龙寺,也撰写一联“尊者是乡亲,千里奔来瞻古寺;群黎沾惠泽,一心礼拜鉴清泉。”
剑川斑洞河村土主庙南,昔供有“真人盘龙祖师之神位”牌。牌左刻有“古义督建墩村人氏,肉身坐化晋宁州”字样。牌两侧有村儒杨泽撰写对联“数百里化鹤归来,辅冀桑梓如赤子;三千界乘龙往复,施行云雨慰苍生。”牌位和对联也于“文化大革命”被毁。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