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离不开航海史的话,那么,提及海上丝绸之路则离不开瓷器。故,海上丝绸之路又名为“瓷器之路”。
瓷器,是中国的重要发明,也是中国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因此,瓷器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英文中“CHINA”既指中国,也指瓷器。
据媒体报道,讲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揭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间的深厚渊源与纽带联系的“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日前分别在南京、宁波、上海等地展出。以“CHINA与世界”为展览命名,可谓一语双关。
走进泉州丰泽区采风,听说辖区内有宋元时期的古瓷器遗址——东门窑。泉州是世所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有了“泉州瓷”,例证更加有力。但是,以往统称的“泉州瓷”,包括了德化窑、安溪窑、南安窑、晋江窑,唯独少提东门窑。
东门窑址位于丰泽区华大街道城东社区碗窑村的村东北的山坡上,当地人称之为“碗窑山”。以及对面的后路村背后的大片山坡中,即分布在古大溪两侧的坡地,以地理方位命名为“北窑”“南窑”。北窑位于溪北的后路村,是两处遗址中建窑时间较早的,其总范围约1.5万平方米。相对较小的南窑,则位于溪南的碗窑村。自1953年发现以来,先后出土有诸多的瓷器残件标本。1956年遗址被确定为宋元时期外销瓷器的窑场,1961年被确立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怀着兴奋前往,抵达后却有点失望。在路旁溪边护栏外,不留意,还难发现一块泉州市人民委员会1964年5月立的石碑,碑刻内容是碗窑简介。那是道路拓宽后边缘化的处置。穿过一条小溪,跨越一片菜地,来到蓊郁的龙眼树林下,也就是南窑遗址的所在地,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除了立一碑刻“碗窑窑址,禁止挖掘”八个大字外,别无他物。在龙眼树下盘桓,周边散落着残瓷碎片,混杂在落叶丛中,踩在上面“嘎吱嘎吱”作响,心情也犹如一地碎片……
这时,远望马路对面缓缓走来一位长者,他是应街道文化站之约的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博学者魏朝阳,专门前来向我介绍东门碗窑的情况。
老魏现年74岁,梳着背头,身板硬朗,声如洪钟,底气十足,只是闽南口音太重,听他说话颇感吃力。1968年退伍回乡,之后担任城东大队支部书记。出于对家乡文化的热爱,自学成才,对碗窑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
果不其然,高手在民间。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