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曾以“刺桐”闻名于宋元时期(960-1368年),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体现了古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重要港口城市的历史地位、航海和贸易传统,以及因国际交流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图景。
为此,2017年1月,泉州市将16个遗产点列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它们分别为: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九日山祈风石刻、泉州府文庙、真武庙、天后宫、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老君岩造像、开元寺、伊斯兰教圣墓、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德济门遗址、洛阳桥。
磁灶窑作为金交椅山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空前兴盛的生动例证。但是,想用磁灶窑代替东门窑是欠妥的,因为各自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不同的。
为了申遗,工作不是没有做到东门碗窑。在城东社区的华园北路的沿溪护栏底下,有关部门加安了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立即出现一个3D的东门碗窑遗址的中英文解说。解说内容不仅纠正以往差错,而且吸收这些年研究碗窑的一些成果。但是,未经人指点,路人是不会留意到的。
我问老魏,2017年9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咨询机构)专家实地考察泉州来过这里么?老魏摇了摇头,流露遗憾的表情。
是呀,来了又能给看什么?沿溪护栏外一块石碑和淹没在龙眼林下那方“碗窑窑址,禁止挖掘”的石刻?
2018年6月,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了中国申报的“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结果是委员会未采纳评估机构此前作出的“不予列入”的建议,一致决定将该项目“发还待议”,即缔约国需要补充有关信息后重新提交申请并接受审议。也就是说,还有机会。
既然宋元时期是泉州海上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陶瓷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那么,东门碗窑出土的宋元瓷器,在申遗中是不应当缺席的。
东门碗窑作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海外交通史的重要见证,不该让它再缄默下去了!
老魏告诉我,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决定探测。不经意间,说出这一令人喜出望外的好消息,老魏在等,泉州人在等,中国人都在等。
瓷器-CHINA,CHINA-瓷器!(阿榕)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