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9年第3-4期

瓷器·CHINA

2019年09月16日 15:5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我手上执有一份有关部门提供的碗窑简介:“东门窑址是1954年发现,系五代遗址。”老魏立马予以更正:这是泉州一位学者1954年的观点,说是建窑时间为五代时期。经过这些年研究考证,应该是建于宋代的。东门窑址有南、北二窑,北窑(后路村)瓷器大多是南宋的,小部份是元代的;南窑(碗窑村)瓷器大部份是元代的,少数是南宋的。说始建于五代,那是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关于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罗隐,传说罗隐到过东门城东碗窑。尽管传说内容生动,因无法证实,恕不援引。

  其实,素有“乞丐身,皇帝嘴”的罗隐,在闽南一带传说颇多,有“罗半仙”之名。据《泉州府志》云:“(罗隐)累第不举,流落江南闽越间。”但《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因此后人只能将信将疑、人云亦云。

  东门窑位于水陆交通交界之处,通过清源山东面山下的碗窑村和后路村之间的大溪流,可以直达浔美村旁的古“普济桥渡”(浔海桥渡)码头,经后渚港出海,其陆地又位于福泉驿道旁,交通便利。产品大都为外销瓷器,有碗、碟、执壶、粉盒等,造型美,质量高,有“小龙泉”之誉。

  对于“小龙泉”的评价,老魏又表示异议,瓷质优良、晶莹剔透的青釉瓷,应当说是“泉州东门窑青瓷”,“小龙泉”或“仿龙泉”都是民间的说法,不足为凭。不仅老魏不认可,泉州市作协主席蔡飞跃也认为这是一种“自我矮化”。

  宋元时期,泉州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东方第一大港,主要贸易物资就是陶瓷和茶叶。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正式设置市舶司,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泉州市舶司税利达100万缗(相当于一千万两);1162年泉广两市舶,每年的舶税增至200万缗。泉州人与生俱来的禀赋是面海而生、向海而兴,具备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能力,泉州窑工留心借鉴各地从泉州运往世界的瓷器作品,在胎质铀面上追求细腻完美,在修胎上讲究手法精湛,对当地制瓷工艺的改进是有帮助的。老魏还提供一个细节,东门碗窑最迟可能至明代中期就停止生产,停产后的窑工主要是流散到德化、安溪等窑场,也有流散到江西景德镇瓷都。景德镇有一老工匠曾对到访城东社区的一位老书记说过:他们的祖上就是从泉州东门外碗窑迁来景德镇的。对此,我是姑妄听之,未置可否。既然瓷品不分大小,也就没有必要区别先后。

  尽管东门碗窑的遗址只是一地残片,但老魏告诉我,泉州海交馆和泉州博物馆均有收藏出土的完整成品。海交馆收藏有东门窑元代“螭龙双环耳刻划花瓶”,螭龙耳塑工精湛,牡丹花饰刻腹壁,划花细纹间填,是青釉瓷的上品,是泉州东门窑工艺瓷的代表之一。限于采风时间,第二天,在文化站的小李陪同下,我只能选择泉州博物馆。时值周末,值班人员语焉不详,只好自己一个一个展柜去寻找。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二层的一个展柜内,我们终于见到了东门窑出土的传世品——青白釉四系罐,以及丰泽区城东出土的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陶质买地券。

  时序更迭,朝代更替。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刺桐港一落千丈,东门窑也因外销门路堵塞、瓷土告罄而迅速沉沦,销声匿迹,逐渐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

  解放后,东门碗窑被立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了相关部门的调查走访外,没有进一步地保护、发掘。诚然,不乏有识之士建议,将东门窑纳入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范围,一则可以加大保护力度,二则可以丰富清源山文化内涵。

  近50年来,陆续有古陶瓷专家对残瓷做过考证:一致认为东门碗窑生产的陶瓷,大部分是外销瓷,以生产青釉和青白釉为主,其青白釉瓷器与德化窑的同一时期的青白釉瓷器相类似。因此,纠正了先前有陶瓷专家,都将出土、出水的泉州东门窑的瓷器误认作德化窑瓷器。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