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自造争议不断
台军加快推进自造潜艇以来,争议不断,包括台军中也有反对声音。潜艇自造能否如期完成及如愿发挥作用,外界充满疑问。
一是自造潜艇作用有限。认为两岸军力对比近年加快向大陆倾斜,台军潜艇自造费时长,即使顺利,待2025年成军时,也根本无法与大陆的军事实力相对抗。台海军退役上校王志鹏2017年3月21日接受媒体访问时即表示,台潜艇自造起步太晚,相比大陆的军事研发,自造潜艇就算于10年后成军,也无法有效制约大陆。一些专家还指出,从目前的报道看,台首批自造潜艇即便建造成功,恐怕只能解决有无问题,性能也很令人质疑。特别是在AIP已经逐步普及的情况下,台潜艇仍然未使用这种装置,这将导致潜艇需要频繁露出通气管进行充电作业。在解放军强大的水面、水下和空中反潜网的探测之下,毫无藏身之处。
二是自造能力遭到怀疑。岛内外一些专家指出,尽管可能会得到美国的技术支援,但台湾潜艇建造前景并不乐观。在所有舰艇中,潜艇的建造工艺最复杂,不仅需要高抗压能力的钢材,对焊接工艺要求也很高。台岛内的造船厂没有潜艇建造经验可循,自行建造难度很大。轻者拖延工期,重者可能在建造阶段出现瑕疵,导致噪音超标。这样的潜艇在台岛西部航行,可能整个台湾海峡都能听到。另外,台潜艇从设计到建造,从材料到设备都高度依赖外援,很可能遭遇卡脖子。台海军“张骞”舰前舰长黄征辉即表示,潜艇项目技术风险极大,政治风险更难预估,任何变化因素若无法掌握,造艇期程就可能一延再延,预算也可能一再追加。台立法机构预算中心近日也指出,舰艇自造“遇多项难题”。
三是恶化两岸关系。岛内媒体和学者指出,潜艇具有攻击性,台湾当局花费巨资制造潜艇,目的是“以武拒统”,这必然会刺激大陆,使两岸关系走向恶化,还将排挤民生建设。岛内《中国时报》评论指出,台湾想要跟大陆拼“军备竞赛”,防务预算要拉高到占台湾GDP的44%,但结果必然导致台当局一切建设、社会福利通通停摆,“这是民众要的吗?”文章表示,与其奢望用不可行的“军备竞赛”来维系台海和平,“为何不承认‘九二共识’,换取和平呢?”台湾当局这种做法只会让台海变得更不和平,民众的生命财产面临更高的风险。而国台办也多次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根本保障。台湾当局任何“以武拒统”的行为,只会给两岸同胞造成巨大的伤害,不仅难以得逞,也必将遭到两岸同胞的坚决反对。(郁鸿)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