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通览欧先生的“梅兰竹菊”系列随笔,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涵泳经典,褒扬君子,追求学养。
涵泳经典。朱熹曾说:“盖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个敬字。”“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用读经典提升境界,以君子确立目标。欧先生这套书最大的特色在读书,很大程度上,可视为读书札记。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生发,在读书中阐述。“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这种涵泳经典的方式,使他内心强大,超然物外,回归本真。中国传统文化有返本重源的传统。“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传统文化同样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既源远,必流长。只有追本溯源,才能守正出新;只有格物致知,才能知行合一。这对于我们今天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亦有启迪。
褒扬君子。君子既是一个道德范畴、理论范畴,也是一个实践范畴。欧先生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古代圣贤,屈原、司马迁、陶渊明、苏轼、王阳明、严复……在他们身上都是以圣贤为榜样的自我完善,成就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风范。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道:“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由此可见,古代圣贤之所以能光照千古,不只是作品,更是人格。难能可贵的是,欧先生在褒奖先贤的同时,也在关注当下。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挖掘君子之范,书中提到的陈景汉、黄寿祺、陈虹、郭因、陈日亮等都是君子式的人物。对他们的点滴言行观察获取的审美体验,诉诸文字,与人分享,得到反馈,平添愉悦。通过与古人跨时空对话,与今人亲身的交往中,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对君子的阐释和求索,既存之于历史的典籍里,也凝聚在日常和生活中。我们要做的是将崇德向善的君子人格,转换为既可感可触,又可信可见,还应学应做的现代人格。
追求学养。说是融读书、审美、思考于一体的美学鉴赏文选,实则涉猎甚广。美学是他专业,曾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首开美学鉴赏课,并曾任党校《理论学习月刊》主编,提起笔来自然得心应手,有理论有实践;他擅长古典诗词,担任过两届福建省诗词学会会长。“诗词品读”在书中占有相当分量;加上对中国诗、书、画的兴趣,终于促成了“墨韵心声”诗书画全省的巡回展。在学养上他将儒家入世哲学“拿得起”与佛家出世哲学“放得下”、道家超世哲学“想得开”熔于一炉。在书中儒学自不待言,佛学奉行的是“文心读书,禅意处世”,并认为 “文心与禅意,在高境界的‘天人合一’中有着共通之处”;对道家同样亦有涉及,谈老庄、谈《道法自然》……欧先生认为,“无论儒、道、释,强调道德修养自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追求和需要”。应当说,欧先生一生致力于学养修为,他的笔下才会纵横开阖,汪洋恣意,较好地将传统文化的智慧光彩闪烁,内外圆通,以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即便欧先生念兹在兹的审美,也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道德文章风骨与诗情画意韵味的交融所生成的人格美学,对现代君子人格的精神塑造同样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