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欧先生以读写为乐,既是情趣,又是境界,甚至退休后依然读书不倦,笔耕不辍,“与古人对话,与今人切磋,”“不仅是对自己诉说,也是对朋友谈心。”这既不为“稻粱谋”,也不为“浮名忙”,那为了什么?他真切地回答是“借助读书、审美、思考和写作而认识世界、丰富心灵、超越自我”。“虽然图不得名声,挣不多稿酬,总觉得有一种远比这些更可贵的价值捎上心头。”
说得好,但不全面。我以为,还有生长的意义。
欧先生出生1945年,对年愈古稀者说生长会不会是奢侈或荒诞之谈?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不会停止生长。”这是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
是的,作为生命体,值得期待是生长,不可抗拒也是生长。生长固然会伴随衰老或死亡,但精神世界的生生不息却是永恒的。欧先生面对生命的衰老,却赢得了心灵的丰沛。“这是内在的精神关照,是生命情境的自由抒写。”
2009年冬小孙女出生,《兰畹清馨》出版是送给她的一份礼物。七年后,《竹轩清韵》出版,最可喜的不是续齐“四君子”,而是小孙女送给他的礼物——
在扉页上不再是他个人的题词,而是百岁人瑞大家赵玉林先生书写欧先生诗作的墨宝;不再沿用全家福的照片,而是爷孙俩的合影。
有诗友曾评述道,赵老先生为《泛舟》一诗挥毫,是慧眼看出爷孙天伦之趣,诗中一联锻字炼意之妙,并加点评:“客海南《泛舟》云:‘天外云如海,人间爷与孙。’精切浑成,工整古雅,严密而又流动,妙语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欧先生将人间亲情融于他的自由诗意与君子风雅中,让人深感到亲近和温婉。
《竹轩清韵》中还辑入小孙女的三篇作品:2016年度全国童话获奖作品《四点半》、小诗《山间》、儿歌《鹅》,妙趣横生,伶俐可人。
让人动容的是,孙女欧翯的一行稚气工整的手写字:“我学爷爷那样爱看书,爱作文。”让人动情的是,爷爷回榕后每隔半个月给孙女毛笔正楷写信《致童年欧翯》。爷爷奶奶在厦门开办诗书画展时,父母偕欧翯由深圳来观展,其乐融融、其态萌萌,随后,她的一件画作曾获全国赛事的创意奖。
这是家庭氛围的营造,这是文化濡染的熏陶。
欧先生说起一件往事。一天傍晚,三代人在家中议论李白诗的想象力。欧翯的爸爸回顾当年小学老师讲解《望庐山瀑布》时对“生紫烟”的描述,深佩大诗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超级想象力。正是小学二年级的欧翯背诵了学过的几首李白的诗,还朗读了爷爷《诗仙赋月》的一篇文章的前几个自然段。李白的诗千首中有一半都写到月亮,真是情有独钟。当大人盛赞李白时,欧翯突然冒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借助初唐陈子昻的《登幽州台歌》这一句,表达了空前绝后的赞美。欧先生不由脱口而出:“爷爷真没白教你!”一家三代人斯时都会意莫名。我们从这则故事尽可以体味到融融亲情,绵绵瓜瓞。
其实,欧先生不光是将爱倾注孙女身上,早在儿子的教育已是卓有成效。儿子欧晖曾在高二以《礼物》一文获得中华第二届叶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的优秀奖。欧先生就以《礼物的价值观》为题写过一篇随笔。表达了“孩子的作文题是礼物,这是我便是收着了不可移易的礼物了”惬意心情。作为父亲,喜悦不只是儿子获奖,而是从他的字里行间看到的淳朴和走向成熟。由于情真意切,此文日后被收录到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大语文读本》。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文以育人。欧先生孜孜不倦地辛勤笔耕,是“愿新一代伴随着诗意的自由快乐地成长”。有什么比看到子孙快乐成长更令他欣慰的呢?有什么比家庭的幸福更让人觉得成功的呢?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子孙不教,何以教化天下?
与其指责社会有病,不如从家庭校正;与其呼唤君子之道,不如以身作则,兴君子之风。
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人格,中华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要聚集、沉淀、融入和升华到一个理想人格即“君子”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欧先生“梅兰竹菊”系列随笔,作为诠释君子文化的生动读本,它的当代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品读。【戎章榕】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