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左),市长裴金佳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揭牌。施辰静 摄
发展两岸新兴产业
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研发、信息消费、临空产业、国际贸易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邮轮经济等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1—4月,厦门片区新设企业516家,投资总额4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3%和304%,企业注册数相当于去年全年的94%,注册资本总额已超过去年全年。
厦门片区突出对台特色
根据厦门政府公布口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面积43.78平方公里,涵盖19.37平方公里的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和24.41平方公里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
厦门片区的发展目标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创新转型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业态;创新两岸交流合作机制,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示范区,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先行区。
对台特色是厦门自贸区很重要的一部分。按照定位,厦门片区将突出对台特色,发展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金融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研发、信息消费、临空产业、国际贸易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邮轮经济等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成为立足大陆、面向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
东南航运中心海沧港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口岸进出口、保税物流、加工增值、服务外包、大宗商品交易等现代临港产业,构建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物流网络和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成为立足海西、服务两岸、面向国际,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
已确立16项改革内容
自贸区红利更加凸显
据悉,按照“边申报、边改革、边实施”的工作思路,到挂牌时,厦门确立了五大方面16项改革内容,梳理了77项试点任务清单,提出了2015年的45项重点试验项目。
以多合一、减冗提速是厦门自贸区突出的创新成果。
首先是政府服务以多合一,企业投资“三证合一”。在自贸区厦门片区综合服务大厅,记者看到80多个窗口集中了管委会、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商务、海关、检验检疫、公安等20个单位,为企业提供投资、贸易、进出口、税务、金融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其次是关检在“一站式”查验场进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据悉,2014年10月关检合作“三个一”在厦门关区推广,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实行“一次录入,分别申报;一次开箱,依法查验;关检联网,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众多进出口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最后是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幅提高。厦门海关关长柏华冰表示,厦门海关将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全面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打造产业优化、贸易多元、功能完善、效益最优的经济功能区。
厦门市副市长张灿民在揭牌仪式上说:“今年来,厦门片区在全面复制上海自贸区创新经验的同时,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已经在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设立‘一照一号’服务模式等方面率先取得了突破。”
据了解,通过改革创新,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更加凸显,厦门片区投资贸易更加便利,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统计显示,厦门片区现有5469家企业(其中外资企业438家),注册资本金441亿元(其中合同外资13.76亿美元)。
今年1—4月,厦门片区新设企业516家,投资总额4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3%和304%,企业注册数相当于去年全年的94%,注册资本总额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金融企业30家,包括银行金融机构5家,融资租赁、基金管理等类金融企业8家,文化产业2家,第三方支付公司2家,跨境电商企业5家,颁发“一照一号”企业共有211家,合同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同比增加476%。目前还有在谈项目162个,意向投资额380亿元。同时,大力培育融资租赁、文化保税、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谢嘉晟)
厦门,你要大胆往前闯
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几个自贸区同日揭牌,此举标志着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提速。作为福建自贸区面积最大的组成部分,厦门片区被赋予多项改革探索任务,成为福建自贸区最具特色的区域。同样,有了自贸区建设的叠加优势,厦门特区迎来又一轮发展新机遇。
挂牌的第二天,李克强总理就赶来为厦门片区“助力”,他向干部群众强调指出:自贸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要大胆闯勇于创。总理之言既鼓劲加油,又满含殷切期望。
大胆闯勇于创,这不仅是特区敢于改革探索的既有秉性,也是特区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谋求再突破的必然要求。大胆闯,需要的是担当意识、执行态度;勇于创,依靠的是探索精神、实践基础,二者并行不悖。
事实上,自贸区的核心任务就是制度创新。国务院在印发福建 自贸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中要求,自贸试验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闽台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要积极探索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
在国务院赋予福建自贸区的六大任务中,无一不与制度创新紧密相关。
就此而言,厦门提出把制度创新放在首位,坚持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突出“立足两岸、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可谓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其实早在去年,厦门就瞄准上海自贸区的工作经验,主动派人学习取经,复制试验推广。上个月,厦门市公布了《厦门市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方案》公开了厦门市推广上海自贸区的35项改革试点经验,目前已有23项在厦门成功落地。
大胆闯勇于创,当为自贸区的灵魂所在。
“一照一号”商事制度改革,这项被改为是商事制度改革最硬的“骨头”却被厦门啃了下来。厦门片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照一号”的商事制度改革新路子,将原来长达40多位的企业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和税务登记证号合并为统一的24位证照编号。李克强总理对此给予肯定,他说,这将大大便利市场主体。
今年3月投入使用的厦门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是厦门市简政放权、流程再造的改革创新之举。大厅设有80个窗口,进驻了管委会、工商、税务等20多个单位,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当然,“对台”是厦门片区的最大特色,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是福建自贸区主要任务之一。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按区域布局划分,厦门片区将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厦门在对台方面早就展开探索,除了贸易投资外,两岸金融合作已有相当的基础,在两岸人民币结算清算机制、两岸的跨境贷款方面都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接下来将在货物贸易便利化、两岸青年创业、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索,以闯出一条成功的路子来。
与上海、广东、天津形成互补试验,为两岸经济合作探索新模式,为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这是福建自贸区的历史使命,也是厦门的行动纲领。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说,厦门的自贸区建设,既是重大发展机遇,也是重大改革任务,更是重大政治责任。全市人民要迅速行动起来,鼓足干劲,举全市之力,推进自贸区建设,以实际行动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发令枪已经打响了,厦门,你要大胆地往前闯呀!(吴在平 潘抒捷)
厦门市副市长张灿民:
落实政府责任清单
随着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厦门片区也随之启动,自贸区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新的发展机会?厦门政府又将如何创新为区内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在厦门片区揭牌后,厦门市副市长张灿民接受了媒体采访。
管理模式: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
记 者:厦门政府对自贸区厦门片区会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张灿民:厦门将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我们首先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跟国际规则能够接轨,尽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降低成本,让它们更便捷。企业能够在最有限的时间里面受到政府最好的服务。
营商环境:将借鉴海外先进经验
记 者:厦门会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为客商打造营商环境?
张灿民:厦门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今年的45项重点试验项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和失信联动惩戒机制,构建以商务诚信为核心的全流程市场监管体系,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通关监管服务模式,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完善金融监管措施,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自贸试验区管理制度。
我们还会逐一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1 0大领域和31项具体指标,在企业设立、施工许可、跨境贸易、信贷服务等方面提速增效,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
在自贸区的经验上,新加坡、中国香港、迪拜都有一些特色。作为厦门来讲,会把各方面的优势跟特点跟自身特色结合在一起,学习他们一些理念,做事的一些方法。同时,厦门也将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在机制创新中的作用,率先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善“三互”大通关建设,进一步降低货物通关时间和成本。
突出对台: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记 者:厦门片区如何做足对台特色这篇文章?
张灿民:厦门片区主要任务就是对台,而这次国务院批的方案里也明确,要加快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厦门对台方面除了贸易投资方面,金融方面是一个主要内容,目前我们在两岸人民币结算清算方面已有很好的基础。
在两岸的跨境贷款方面,还有设立自贸区的基金方面都有新举措。
对台特色还有一个就是在货物贸易方面提供便利,第一,我们在两岸检验检疫更便捷高效;第二,投资方面会降低更多门槛。
两岸青年在创业方面和就业方面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台湾的大学生比较多,他们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是相当好的,现在厦门产业发展非常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台湾青年到厦门来就业创业有相当的基础。我们准备创造条件,也在准备建立两岸青年基地,现在在谋划当中。我们会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创业和就业环境。(谢嘉晟)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