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十期

在台湾,负筏而行的人

2013年11月05日 14:52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这是我近20年来第一次又读到罗门的诗,读了,让我伤感,说真的,一点也没有当年罗门的诗的那种灵气了,而且,这实在不像是一首诗,更不像是当年罗门的诗。不过,可以作为西门町明星咖啡馆的一段历史来读的。就像诗不再是诗一样,咖啡馆也不再感觉是明星咖啡馆了,那里是吃中饭的地方,到处是牛排的气息,这里那里坐着的,是毫无艺术气质可言的普通食客。我忽然觉得,只有我们几个傻乎乎的跑到这里凭吊当年的台湾的艺术来了。

  李锡奇,金门人,台湾当代艺术家,马英九艺术顾问。

  李锡奇的画在台湾,是很现代的,偏向于构成一类。近来,锡奇师结合福州的脱胎漆器的做法,制作了一批以大漆为主要材料的,既有现代感,又饱含传统色相的现代画,很有冲击力。这晚,我们便在锡奇师的家里吃饭。锡奇师的太太也是台湾著名的诗人,古月,是《创世纪》诗社的骨干。那晚的晚餐,都是古月师一手制作的。早先听说古月师是湖南人,便想由她经手的菜肴,一定带着湖南风味的。于是,我们都带着准备吃香喝辣的味蕾去了,等到上菜的时候,一品尝,才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完全是闽南的风味。

  我说,不辣呀。

  古月师说,怕你们不吃辣。

  而锡奇师压根儿就不在乎什么味道,稀里哗啦的饕餮了起来。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挂在他们大厅的一幅锡奇师的画,是一半漆黑,一半殷红的交接的地方,透出一角金色的圆弧,就像刚展露一角的太阳。

  第3天上午没有什么安排,我便一个人遛达到“国父纪念馆”去了。

  “国父纪念馆”,也就是“孙中山纪念馆”,就在旅馆的附近。“国父”也好孙中山也好,我们都知道指的是同一个人,只是观念不同,便有了不同的称谓罢了。一个民族因为观念的不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演绎了无数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值得吗?不值得吗?这是我在这段短短10天的台湾行的日子里,无数遍的拷问自己的问题。人们最喜欢说,相逢一笑泯恩仇。与其说泯恩仇,不如没有恩仇,我想。而且,年龄越大,越觉得因了政治的原因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离乡背井,且只在几十年的短短的生涯中匆忙的去演绎,值得吗?

  纪念馆里空荡荡的,中间坐着一尊巨大的孙中山坐像,那些卫士像蜡人似的站立着,仿佛一种僵化了的思想,却擦的铮亮。

  忽然,蜡像发出了奇怪的声音,叫了什么,没听清楚,只听得噼噼啪啪的响声,原来从幽暗的过道里,齐刷刷的出来几个卫士,像在移动,又不像在移动,他们可以将连贯的动作分解成一系列静止的状态,让人觉得有些滑稽。

  我忽然想起憨豆的恶作剧了,要是憨豆先生在的话,把不准会想出什么让人兴奋的小动作的。我不觉得小笑了一下。又是一声听不明白的口令,新旧卫士们交叉在一块,开始甩动手里的枪,那些抢被擦的明晃晃的,钢白木黑,仿佛玩具。你一定想不到那是杀人的工具的。

  一切都在艺术化,在时间里,战争也好,政治也好,工具也好,卫士也好,是不是也包括了今天的观众?包括了我?我对历史一窍不通,原因在于年轻的时候,你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去记忆,去认知历史的时候,忽然有人告诉你,那历史是假的,让你崩溃,包括信仰。

  当然,这也难怪,现在如果有个朋友告诉我,说10年前的某月某日,我说过一句什么话,让他记恨了我几十年。我首先的反应则是,我真得那时说过吗?当事人尚且如此,由此推及,何况历史。我只静静的观看卫士的交接班仪式,那年到南京的中山陵,也看到一尊巨大的孙中山坐像,只忘记了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卫士,有没有这样的仪式,应该有?应该没有?有一些很平常,很细小的事情,到了政治的层面,仿佛都变得不平常,不细小的问题了。我一直想,政治是什么呢?是什么人将政治玩成这样呢?还是政治将人们玩成这样!我讨厌这样的问题。

  台北时空画廊,不是一个画廊。下午,到达时空画廊的时候,主人叶先生说。

  确实不像画廊,有大家喝茶的地方,而且喝茶的占据了画廊绝大部分的空间,还有一半的空间是作为讲座交流用的。这是艺术家交流的地方。主人叶先生说。

  这次辛哥回福州,说了一句挺让人回味的话,大意是,在美国一年见到的朋友不如福州一天的多。

  我想套用这句话,在福州,一年见到的艺术家不如台北的一天多。当然,这是锡奇师的人缘。记得那天到达时空艺术馆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艺术界的朋友在那里了,围着锡奇师,或谈艺术,或唠家常,好不热闹。有画家朱为白,李重重,林文强,杨识宏,徐瑞,钟经新,何肈衢,钟俊雄,有雕塑家李茂宗,有设计师、诗人张国志,卢根。有画家兼诗人的楚戈,有诗人张默,辛郁,罗门,郑愁予,碧果,管管,古月,辛牧,丁文智,有小说家黄春明,有策展人蔡志荣,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

  我的记忆力不好,而且是天生的不好,所以,我在后天也就不再努力的想让自己的记忆力变好的,比如对于人名的记录,比如对于地名的记录,即使是在写这样的随笔的时候,我也只好对照当时他们分发给我的那些名片去将一个个人的人脸给对上,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我特别感激那些将自己的人头印到名片上的人。还有,就是千里迢迢从台湾背回来,现在还散落在我的案头的那些朋友们的著作或是画册,于是,我便将这些人的名字和我在台湾所拍摄的这些朋友的合影一一对照起来。有时候,我是挺佩服台湾这些艺术家的,比如那天,他们可以从台湾各地纷纷赶到台北,他们的年龄即使年轻的,也已经在四五十了,年长的则七老八十,但他们的激情依旧,谈起艺术来依旧两眼放射着光芒。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很喜欢艺术,也从事艺术,10年20年过去了,当重又聚首的时候,他们或官腔,或商腔,或陈腔,或低腔,总没了当时的那种纯真和激扬。甚至有些很有才华的,让人扼腕。但台湾的这些艺术家不同,他们依旧,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聚首的时候,依旧像年轻时一样,该争论的还在争论,该调侃的还在调侃,无论生活的怎样。仿佛生命从一开始该怎么样的就是怎样似的,于是,我觉得这仿佛便是人生的常态了。

  近来,或是有时候,我也常常反省人生的本来意义。什么是人生的本来意呢?记得当时和朋友聊起这类事情的时候说,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都是本来,若是错位,自讨苦吃。

  那么,怎么知道是不是错位呢?朋友说。看三代。我说。可惜我们现在的三代,居多也已经不是本来了,于是,便有了迷失的感觉,而且,用短暂的一生去迷失,苦。

  因此,我们特别羡慕台湾的艺术家们。

  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罗门的诗歌,每每读来,总有一种飞的感觉。痛快。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