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造古典,添入现代意识
——兼读唐捐诗作《细雨》
我感觉我越来越像福尔摩斯,从一个人的相关资料中判断、分析、辨认资料背后的这个人,他的模样,他的性情,他的喜好。譬如唐捐,我先从这个笔名推敲他是否一个虚无主义者,所谓功不唐捐,他居然只取后两字,他到底要白白舍弃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是他想白白舍弃的?
这个从1989年获得全国学生文学奖大专新诗组第一名开始即接连不断获得各项大小奖项的青年,其诗歌成长履历可谓过关斩将,一帆风顺。要在大陆,这类人一般而言他/她的写作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会比较无风险无争议,所谓“安全写作”,但唐捐的诗,却是很有挑战性的,单单在形式上,他玩尽各种技巧:1)把标点符号放在句首,譬如《不在场证明》;2)把标点符号放在离本行最后一个字有十个字距离的地方,这么说很拗口,继续说一遍就是,本行的标点符号和本行最后一个字中间塞了十个空格,这么说是不是明白一点?譬如《夜钓》;3)把实心黑圈直接放在诗行里,譬如《蜉蝣ABC的爱与死之歌》。4)诗行中偶尔插入偏旁部首一样的字,譬如《声无哀乐论》;5)把英文字母和加减乘除的符号放进诗中,譬如《裸视0.01》。也许还有6、7、8等待我去发现,但仅这五点在大陆,就难以获得众口一词的好评,也就不可能囊括大大小小的奖。可见,台湾诗坛对探索性的诗作是鼓励的。
如果藉此以为唐捐的写作仅止于探索,那又片面了。在通读唐捐大约20首诗后我基本可以想象出少年唐捐如何苦背中国古典诗词的场景(也许聪慧的他背得很愉快也未可知),穿梭在他诗中,我会撞到张载引文的题记、稽康引文的题记,会撞到楚墓残简,会撞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会撞到字词间略带调侃的之乎者也的之。如果藉此以为唐捐的写作资源大都来自中国古典诗词,那又片面了,当我被如许多的繁复意象和错乱句法纠缠而苦苦冥思其意时,我知道,唐捐同样是一个对西方现代派了然于胸的人,请看,“黑猫被房间消化,只剩两颗坚硬的眼球/在空中漂浮。(它的肉体融入夜色/增强黑暗的品质)。”非常魔幻现实,可以理解为:1)此时的房间已没有黑猫,黑猫死了,或离开了,但因为人的感觉,仿佛黑猫还在,一直在盯着你。夜晚因为黑猫的存在而具有黑猫的形状,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具体可感的,因此是有品质的。2)黑猫还在房间,但夜太深了,你看不见黑猫,你看见的只是它闪闪发光的眼睛,这眼睛随着黑猫身体的跑动而四处漂浮。因为黑猫的存在,这个夜晚鲜活、灵动,富于品质。这只是我随手从他的《暗中》一诗中抓取的一句,类似的句子在唐捐诗作中一眼就可以看到好几行。
台湾文学辞典是这么评价唐捐的:
唐捐诗作素以意象浓烈、形式张致著称,往往借着变造古典、添入现代意识,以一种表象的复古反过来描写诗人对社会的忧怀,不避秽污,以塑造个人风格,父母神鬼常见文中,是题材,也是象征;其散文延续诗作强烈的感官意象,出入幽冥与人间、身体与思维,探索生死爱欲之远奥,于当代台湾散文界亦独树一帜。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