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雅,抒情
在厦航MF8101,63A靠窗座位上,一中年妇女手捧一本粉红封面的书读得起劲,那就是我和《郑愁予的诗》。
值鼓浪屿国际诗歌节郑愁予先生亲临现场之便,厦门诗人颜非接受台湾诗人颜艾琳的建议预先在微信上建了一个《郑愁予的诗》订购群(最初颜艾琳建议我做此事但我因当日正欲从北京飞厦门,有诸多不便,遂谢绝),我也订购了一本,所有订购的人都能得到郑老签名。
郑老是深夜到达鼓浪屿,据说郑老此次大陆行马不停蹄走了几个城市,真正让我既惊且羡。我也是一个爱到处走的人,但似郑老这般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再接一个城市又接一个城市地走我是不敢的,身体吃不消。台湾前行代诗人譬如洛夫老、余光中老、管管老,等等,新世纪以来成为大陆各种诗歌活动的明星,他们高寿、健康,声名卓著,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国宝级尊崇,郑老自然也不例外。
此次参加鼓浪屿国际诗歌节我特意带了12本《海峡瞭望》,我在这个杂志开设“台湾诗人推介”专栏已4年零1月,撰写了49位台湾诗人,每逢有见到台湾诗人的机会我都会带杂志过去委托他们带回台湾分发给大家。此次鼓浪屿国际诗歌节台湾来了6位诗人,其中4位我恰好写过,趁便就把刊物给他们(余下的就委托诗人方群,感谢他慨然应允),这里面就有郑老。
我把刊物给郑老时介绍了刊物情况,郑老微笑接受,我小心翼翼地询问能否请郑老拿着《海峡瞭望》让我拍个照因为该刊责编鲁亢希望在封二刊登,郑老也很乐意地遵从了。现在我看着《郑愁予的诗》扉页郑老的签名:“安琪!郑愁予2016.10.24”,想起郑老写下“安琪”时很满意地说,“这两字写得好”。
当晚的闭幕式晚会上,郑老一口气朗诵了三首诗并演唱根据他的诗作《偈》谱曲的歌,音质浑厚,动听。印象更深的还是郑老朗诵的诗作中有一首在创作上颇有特色,即诗中某一行是音乐旋律,郑老朗诵到此句时就“多雷米法索拉希”唱了起来,这种写法我第一次见到,所以默记于心。台湾诗人朗诵都有很大方的表演性,管管、颜艾琳,如是。郑老虽是此次诗会重量级嘉宾,但大家体谅老人家年高体弱,不敢围观骚扰,且郑老也似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容易遇到。
话说在返京的飞机上我读完了《郑愁予的诗》,最大的感触是郑老的古典修为,整部诗集充溢着浓浓的古典气息,字词句的选用和搭配营造出的意境,让我恍然在读一部古书。我纳闷耶鲁大学教授郑愁予先生身在西方为何没有受到西风熏陶,从其诗中把触不到现代派的冲击力,此疑问希望能有机会再见到先生时当面请教。我最喜欢的自然还是他已经并且必将千古流传的《错误》,“哒哒的马蹄”已然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耳熟能详的句子,以至于一写马蹄必是“哒哒”。
下午我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诗会时和诗人树才谈到了阅读《郑愁予的诗》的感受,树才给出了他读郑老诗歌感悟到的两个关键词:雅,抒情。
《郑愁予的诗》,郑愁予,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