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台湾作家
2018年08月16日 10:14
来源:福建省台办
字号: 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白灵、萧萧:从大陆刮向台湾的截句风
微信上曾获悉台湾也出版了一套“截句诗丛”,此番回乡参加母校闽南师大、龙人书院和台湾明道大学联合主办的系列活动,得台湾诗人萧萧、白灵两位老师赠送他们的“截句”诗集,便利用两个晚上认真拜读,得一些感想。
据台湾截句主事者白灵序中所写,2016年底,在台湾诗学季刊年会上他建议诗社同仁在2017年底诗社25周年年庆时能共同参与出版一系列截句诗集,此建议获得至少有10位同仁的认可。这就是台湾截句诗丛的出版缘起。
白灵先生近几年对东南亚地区华文小诗的发展给予极大的关注,2014年也曾发起“鼓动小诗风潮”,一年来在台湾的8个刊物出版了小诗专辑,大致定义10行以内为小诗的公约数。但“小诗”一词一直未能获得大陆的认同。直到2015年底大陆诗人蒋一谈横空标出“截句”概念,将一行至四行小诗涵盖其中,并于2016年底出版了截句诗丛,截句一时蔚为风行。
白灵认为,截句提供了一至四行的弹性,及可截旧作的模式,但要有“一首诗的模样”,诗题(编号也算)及完整度便是必须,因此台湾截句有诗题。对此萧萧在自序中认为,“白灵的‘截句’规则,走在比蒋一谈更合诗境的路上”。
会议期间我和白灵先生也谈到了诗人和大众对截句的接受度,一个“截”字,简捷有力又极具现代性,一改“小诗”之“小”让人产生的心理不适,小,通常和小气、轻浅有关联,也和现代文学史上冰心体的抒情味美有关联。微博兴盛时高世现诸君也力推过“微诗体”,也未能成事,想来也与“微”字之美学隐喻有关,所谓人轻言微,微字在汉语语境里也是欠缺气魄。而古代的“绝句”已经有了古典诗词的约定俗成性,至于日本的“俳句”,更因日本曾有的对中国的侵略,更不可能在大陆获得共识。
因此,当蒋一谈从汉字仓库里揪出一个“截”字,并且详细规定诗歌行数(此前的小诗和微诗对行数并无明确规定,大约10行左右),使得截句的写作具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可操作时,诗人们眼前一亮,心意一动,很快便领会到此“截”之妙,一时间微信上你截我截大家截。我读白灵的序,读到台湾诗人在脸书上截句纷纷成燎原之势,不禁想起大陆诗人2016年在微信掀起的截句热潮。我觉得截句更大的贡献在于,让许多平时视诗歌创作为高深莫测、为只有诗人才可为之的市井百姓有了文字的出口,谁都有发布到微信上的只言片语,如今你告诉他/她,只要分行,就是诗,就是截句,怎不令他/她振奋?!
就我读过的萧萧和白灵两位老师的截句诗集,前者沉稳多思,更像书斋内写出来的,后者灵光闪现、善用各种修辞手法,体现了万物与我平等相处的世界观,许多当是诗人日常生活所见所感的即时记录。
《萧萧截句》,萧萧,著,秀威出版2017年。
《白灵截句》,白灵,著,秀威出版2017年。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