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我们又在海岸一号站点伫足。在这条自行车道上,共设四个站点,均以认捐企业名称命名。海岸一号的自行车道非常有特点,前面提到那个形象片,就取景于此。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辅以凤凰、小叶榕等行道树的景观,骑行感觉的确是好!
在海岸一号站点,我浏览了自行车文化的橱窗展示,还见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黄女士,她说今天休息,就到站点来做义工。
志愿者服务是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的一大亮点。按参与内容分为站点保洁共管、自行车道认养、站点志愿服务、车辆维修志愿服务、红十字志愿服务等。经统一培训,着统一制服的志愿者通过维护站点秩序,帮助市民借车还车,解答市民信息咨询等服务,既为公共自行车的建设添砖加瓦,还体现了社会治理自治、共治的内容。
骑行道美人更美。除了志愿者服务,还鼓励企业及个人出资认捐爱心单车上。截止日前,1000辆爱心单车100%来自企业及个人认捐。其中海投集团200辆,融信集团200辆,港丰石油有限公司100辆……其余是区直机关干部和广大市民认捐的。经这么一介绍,我留心每一辆爱心单车上都标有企业的名称和捐献人的姓名。
这种“共同缔造”理念,不仅促成了市民“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行为,还逐步养成“热爱骑行,保护车辆”的主人翁意识。爱心单车投放使用以来,由于全体市民的共同爱护,不仅没有丢失,而且至今仍为“零缺损”。这在其他城市是绝无仅有的现象,这固然说明海沧人的素质,但更表明“共同缔造”滋生的成果。
我们继续骑行。迎面是矗立的一座鼓浪湾大酒店。小陈告诉我,自行车道原先与鼓浪湾大酒店紧挨着,擦肩而过,当酒店业主得知自行车道狭窄、视线不佳的情况后,就主动提出退让红线2米,拓宽了车道,消除了安全隐患。此举反响强烈,感动许多海沧人。企业让利可能好说,但要让地,在守土有责的传统观念下并不容易做到!
修建自行车道由于突出群众这一主体,让群众主动融入,实现和谐共建。在环海沧湖车道的建设中,土地使用人或主动让地或积极配合拆迁,共整理用地1万余平方米。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能在短短一个半月内,7.9公里的环海沧湖自行车道路系统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缘由。
有共建才有共享。截至3月3日,海沧公共自行车总办卡12542张,总骑行次数达25万人次,日均骑行人数达1378人次。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